一响集结号 又雄勇武军
——画家于雁宾国画长卷《抗联铁骑》赏析
文 / 汪洋
今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在全国人民隆重纪念伟大的节日的日子里,画家于雁宾推出了国画长卷作品《抗联铁骑》。
《抗联铁骑》宽0.85米,长31米,百匹抗联军马负鞍带甲、结镫束缰,全副武装。或低首聆听,或警觉四顾,或仰首嘶鸣,或腾空跃起,一似闻听集结令,坐骑顷刻列阵,整装待发。也如响起冲锋号,铁骑怒发冲冠。跃身长鸣。
《抗联铁骑》是抗联战斗生涯的真实再现。
为了创作《抗联铁骑》,于雁宾参阅了大量的抗联历史。包括《东北历史大事记》、《黑龙江史略》《辽宁史志》,还查阅了富锦、密山、依兰等县志,方才确定了《抗联铁骑》的主题。据抗联史载,1933年,抗联第四军创始人李延禄建立抗联部队,冯守臣任骑兵营长,战马约百匹。后来骑兵营与日军激战老道沟,战马立功,得胜而归。抗联六军二师十二团是骑兵部队,在嫩江机场战斗中,投入兵力百骑,杀敌30多人,炸毁日机多架,铁骑疾速,成为抗联游击战中的精彩战例。1936年底,抗联西征中,辽河不封冻。经过与日军浴血奋战,400人的骑兵部队只有100余骑突围。战马牺牲成为国殇。很多人画过《百马图》,《抗联铁骑》也是百马,但是《抗联铁骑》更为难画,因为是鞍马。征鞍的向背、笼头的刻画、缰绳的动向等,都尽量向历史真实靠拢。画家于雁宾《抗联铁骑》创作的百匹战马,正是明确地参照了抗联百骑多次英勇作战的实际战例,更准确、更典型、更贴切地再现了抗联铁骑的雄武风姿,引发出观者对抗联战史更确切、更明晰、更激动的深刻回忆。
尽管有多年来画马的深厚功力,但是于雁宾对《抗联铁骑》的创作还是谨慎小心。他查阅抗联史书,发现抗联铁骑不仅有关东马、蒙古马、也有八路军北上的南方马、也有苏联支援的的西伯利亚马。马种多样。体型多样。颜色多样。也因抗联抗战环境残酷,马匹的构成也多有耕马、驾马、老马、驽马出身。然而不论是什么马,参加了抗日战争,就是战斗英雄,就是革命元勋。于雁宾笔下的《抗联铁骑》,颜色多样:有枣红马、铁青马、黄骠马,也有白马、黑马、花马。马种多样:吉林马力速兼备、轻快灵活;蒙古马四肢有力、不畏严寒;铁岭马颈峰微隆、步样开阔;伊犁马头颈高扬、四肢强健;三河马外貌俊美、气质威悍。这些铁骑在集结的瞬间,都是以战斗的姿态呈现——沉思、不安、警觉、激动、嘶鸣、暴跳......一场战斗就在眼前,抗联铁骑雄武彪悍!
更值得玩味的是,于雁宾创作的《抗联铁骑》,在章法布局上很有突破。31米的长卷并不是一味挥洒过去、拥挤排列。他把百匹铁骑三分之一向左、三分之一向向中、三分之一向右,使画面形成扇形结构。抗联铁骑迎面列阵,顷刻袭来。如山崩地裂,似翻江倒海!画面既有抗联对敌形成合围的战略态势,又现铁骑自觉组成战阵的战术素质。外战内修,人们既叹服画家严谨尊重史实的创作理念,又更加钦佩画家深谙布局法则的巧妙技法。这,无疑为《抗联铁骑》的章法构成了对敌几面出击、分割歼灭的的巨大内在张力。从而使观赏者油然生发出正义无敌、抗联必胜的强大理念和无穷信心。毋庸置疑,国画长卷《抗联铁骑》充盈的粗旷、厚重、阔大、密集,带给人们的惊讶、惶恐、震撼,正是艺术作品美学效应的强烈呈现。在31米长卷上,也可以看到画家精妙的局部构思。单骑有的呈y型,有的呈n型,都与周边的骏马形成大小不一的三角形空白,从而使画面布局更为好看。难能可贵的是,于雁宾还以几组马造型,分别呈现m型、w型、u型、s型结构,使《抗联铁骑》的骏马个体左中右视全部显现、俯仰平视全部到位。由于视角的多元,铁骑形象几乎没有雷同,各有姿容、各具状态。在个体骏马的绘画中,线条遒劲,动势得当,光感明显、敷彩有机。这些处心积虑的技法,已经使《抗联铁骑》既避免了审美疲劳,同时也张扬了画家的绘画底蕴。
于雁宾画马已有几十年历史,这在各种报刊、杂志、网站、视频中多有记载。他画马以马为师,大量写生,对马的骨骼、肌肉的掌握已至细微末节。多年来又精研画马名家徐悲鸿、郎世宁、郭广业等人的绘画技巧,他画马已经小有名气。不论是俯视、仰视、还是前观、后观,都能自成体态。不论是透视效果、光感效应,还是皴擦点染、章法布局,都能别出蹊径、自成格局。近年来,于雁宾画马技法大进,单幅作品四尺、六尺、八尺尽有。在长春、白山、辽源、通化地区书画笔会中,他都凝神静气,用最短时间画出大量骏马,引起业内画马名家的赞评,他的作品很多单位和个人都有收藏。画马作品参赛“2011年第二届中国最具网络人气美术家评选”,位居第14名。目前,他是吉林省美协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吉林省政协书画院院士。
去年,笔者曾观赏到于雁宾的另幅30米国画长卷《盛世神驹》,在几次大型展览中惹人眼目、获得好评。那是没有负鞍的百马,象征着新时代的中国人民奋发有为、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抗联铁骑》和《盛世神驹》正是于雁宾创作的国画姊妹篇,它在表明,有抗联的精神涌动中国人民的生命血脉,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时日就会尽快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