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的金融化可以把群众手里掌握的62万亿投资引导到一个可以增值的渠道上去。”在近日举办的“2011中国艺术品收藏与投资高峰论坛”上,民建中央副主席、北京市政协副主席朱相远对《中国联合商报》表示。
艺术品成新投资渠道
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增加人民的财产性收入,就是用手里富裕的存钱来增加财富,让手中的资金升值。而业内人士认为,艺术品投资是“十二五”期间实现投资结构转型、资产增值的新渠道。
“现在物价飞涨,远超过了银行利息。所以如果把财产放到银行去存着,存一年期也好,两年期也好,抵不过物价上涨的指数。”朱相远说。同时,他认为,目前投资房产、股市与黄金也不再是良策。
针对房地产的泡沫,国家采取了一些政策,比如限购限贷、建经济适用房等来压制房价。这就杜绝了房地产作为理财投资的渠道。朱相远举例说,去年海南岛三亚的房子被疯抢,一个人买了好几栋,如今赔本卖也没有人要。因此房地产作为财产性收入,作为投资看来很渺茫。
而大量的买股票,风险也比较大。据了解,最近美国市场发生了金融危机,欧洲公司的市场也是贷款危机。在这两股的带动下,整个股市一落千丈,影响了中国的上海、深圳、香港的股市,很多人也被套牢。
买黄金怎么样呢?“现在一盎司黄金的价钱拼命涨,大家拼命去开采黄金。但开采的速度也赶不上经济增长的速度,赶不上收购黄金的速度。”朱相远认为,高档的艺术品可以称为软黄金,比黄金还有价值,因为艺术品不但可以投资,还可以提高人的美学和精神的境界。
朱相远建议,将来应该把艺术品再进一步扩大,包括一些文化艺术品,如音乐的创作、文学的创作等推向市场,推向金融化。
发展空间显现
事实上,早在2008年5月,就有专家呼吁金融资本进入艺术品收藏投资领域,但当时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总额尚不足200亿元。到2010年中国艺术品拍卖总额超过500亿元,占全球艺术品拍卖额的33%。
如今,中国艺术品市场交易额超过了英国,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但是这个额还是比较低,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据统计,中国排名前100名的超级富豪,有计划的购买艺术品的比例不超过10%,甚至也就差不多是5%,而在西方发达国家则超过60%。
艺术品市场快速发展的态势,给金融资本的介入带来了良机。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近两年成立的文交所已达20多家,其中大部分都开发了艺术品份额化产品,艺术品信托基金、艺术品私募基金呈与日俱增之势。
北京邦文当代艺术投资有限公司是中国国内成立的第一家专业的艺术品投资管理公司,该公司执行董事陈波告诉《中国联合商报》,它负责操盘的民生银行(5.38,0.04,0.75%)于2007年7月推出了“非凡理财——艺术品投资计划1号”投资基金,两年后清盘时,该产品的年收益率为12.75%。
“现在银行和信托机构都找上门来谈合作。”陈波表示,邦文公司开发和管理了多种艺术品理财基金,其中包括中国第一支单一信托艺术品理财基金、中国第一支集合信托艺术品理财基金和中国第一支有限合伙制的艺术品私募基金,以满足投资者多样的产品需求。
此外,其他艺术品金融化的产品——如艺术品抵押、典当、担保和艺术银行、艺术品保险及艺术品期货交易等都有很大程度的发展。
投资需谨慎
尽管艺术品的投资价值凸显出来,但中经社控股有限公司对外合作部总监秦昌桂的话还是令投资者深思。“投资,必须想到的是退出机制。我怎么赚钱,增值空间是多少,在什么时候买入,赚多少钱之后走掉。比如说我花1千万买,值不值?这个东西能不能到2千万或者15000万。”秦昌桂对《中国联合商报》等媒体表示。
“如果没有大量的有知识、有鉴赏能力的人群为基础,没有一个教育培训的环境,这个事情是很难的。”北京大学文化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喻文益认为,要有政府的支持,主要是教育国民怎么来认识艺术品;还要有一个制度的保障,包括交易制度的建立,一个完整的艺术品金融化的支撑体系;还要有配套服务,包括价值评估体系,“全国各地到底有哪些在世的艺术家,他们有没有人员的图谱和成果的图谱,就像大家看中国地图一样能看得见。”
此外,艺术品短线投资的风险也较大。摩帝富副总裁兼亚洲区总经理黄文叡认为,做投资要长线和短线分出来,长线的投资标的流动性一定要大,流动性大和市场需求大的作品一定是价格高的代表作,价格高是艺术品的特殊属性,长线作品的单价是高的,但是风险相对低。
“艺术品金融化在国外已有先例,但对中国来说是一项开创性的事业,出现一些曲折在所难免。”收藏投资导刊社长姜占国认为,应该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抱着一种建设性的态度来看待它,这样才能促进市场蓬勃健康发展,让更多的人来收藏、投资艺术品。